分类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0:41:08
在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,地面不仅仅是厂房的基础设施,更是影响生产效率、设备运行安全以及员工工作体验的重要因素。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位于华东地区,其生产车间原地面为普通水泥地坪,使用多年后出现严重起砂、裂缝、坑洼等问题,不仅影响了物流运输的顺畅性,还存在粉尘飞扬的隐患,对精密设备的运行和员工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为此,企业决定对车间地坪进行全面升级改造,最终选择了环氧地坪作为解决方案。
项目启动前,施工团队对车间现状进行了全面勘察。该车间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,主要承担机械装配、零部件转运及仓储功能。由于长期承受重型设备、叉车频繁碾压,原有水泥地面已出现大面积空鼓、脱层现象,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积水问题。此外,车间内存在多处排水沟和设备基础,对地坪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经过多次技术论证和方案比选,最终确定采用“自流平环氧地坪”系统,兼顾耐磨、防尘、耐化学腐蚀及美观度等多重性能。
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。团队首先对原有地面进行彻底清理,使用专业打磨机对起砂、松动区域进行深度打磨,确保基层坚实平整。对于裂缝和坑洞,采用高强度环氧砂浆进行修补,确保结构稳定。随后,进行基层含水率检测,确保其低于8%,以避免后续涂层起泡或剥离。在处理完所有结构性缺陷后,铺设了一层环氧底涂,增强新旧材料之间的粘结力。这一步骤虽然看似简单,却是决定整个地坪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。
底涂固化后,进入中涂施工阶段。施工团队采用刮涂方式施作环氧砂浆层,厚度控制在2-3毫米,不仅提升了地面的抗压能力,还有效找平了微小高低差。在此过程中,特别注意了设备基础边缘、墙角、柱脚等细节部位的处理,确保涂层均匀无遗漏。中涂层干燥后,再次进行精细打磨,清除表面浮尘和毛刺,为面涂施工创造理想条件。值得一提的是,考虑到车间内叉车作业频繁,团队在中涂阶段特意在通道区域增加了玻纤网格布,以提升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。
面涂施工是整个项目中最关键的一环。本次采用双组份自流平环氧面漆,具有优异的流平性和光泽度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配比混合主剂与固化剂,使用专业镘刀进行摊铺,确保涂层厚度均匀、无气泡、无接缝。在颜色选择上,客户最终确定采用灰绿色为主色调,既符合工业环境的稳重风格,又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。同时,在物流通道和作业区域,通过不同颜色的环氧漆进行功能分区,提升了车间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。
施工过程中,环境控制尤为关键。车间虽已停产,但仍需控制温度在10℃以上、湿度低于85%,以保证环氧材料的正常固化。施工团队配备了移动式除湿机和暖风机,实时监测环境参数,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在理想条件下完成。特别是在面涂施工后的24小时内,严格禁止人员进入,避免踩踏或污染。整个施工周期历时12天,期间团队实行三班倒作业,最大限度缩短工期,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影响。
项目验收阶段,地坪表面平整光滑,光泽度达到90%以上,无明显色差、气泡或裂纹。经专业检测,抗压强度超过80MPa,耐磨性满足GB/T 22374-2008标准要求。客户对最终效果非常满意,不仅车间整体环境焕然一新,粉尘问题彻底解决,叉车运行也更加平稳高效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改造后车间的清洁维护成本大幅降低,日常只需湿拖即可保持洁净,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。
此次环氧地坪改造项目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升级,更体现了现代制造企业对生产环境品质的追求。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、严谨的施工工艺和精细化的现场管理,成功将一个老旧、破损的水泥地面转变为功能完善、美观耐用的现代化工业地坪。该项目也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:在进行地坪改造时,不能仅关注表面效果,更应重视基层处理、材料匹配和施工细节,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地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环氧地坪的环保性能也得到了充分验证。所用材料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,VOC含量极低,施工过程中无明显刺激性气味,完工后三天即可安全投入使用。这种绿色施工理念,正逐渐成为工业建筑改造的主流方向。未来,随着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理念的深入,对地面系统的要求将更加多元化,环氧地坪技术也将不断迭代升级,向更高性能、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
此次车间地坪改造的成功,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硬件水平,更增强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形象。走在崭新的地面上,机器运转声与整洁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,仿佛预示着这家企业正迈向更加高效、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。而这一切,始于一次看似普通的地面翻新,却蕴含着对品质、细节与未来的深刻理解。